向左向右
2003-09-21 - 8:57 p.m.
大妹要做一份社會學功課,陪她看了《向左走‧向右走》。那是一部很成功的商業電影,處處販賣「小資」情調。故事稱得上感人,可惜梁小姐的歌聲會不斷「提醒」你現實的存在,真殺風景。﹝我寧願聽小提琴伴奏,或是一些外國名曲。﹞

感想?一如上次說《海底奇兵》,電影是織夢的玩意。奇蹟,不過是滿足現實中不能實現的盼望。好像說得太負面了吧。片中對男女關係的執著,究竟是浪漫,還是痛苦之源?再等十三年,可能嗎?請求上天讓自己見心愛的人一面,但是會面後可就會心安滿足,瀟灑離別?

每逢單戀、相思的情節,我總想起歌德的《維特》,那部連羅蘭‧巴特也討論的《維特》。維特就是先逃了出去,然後忍不住回去嘗試親近結了婚的綠蒂,不得要領,才自殺身亡。「諸行無常,諸法無我。」只有拋開我執,才是根治之法。電影,或許真是現代的神話故事。

top

上班
2003-09-20 - 5:59 p.m.
昨天無故脫稿,真對不起。我逢星期五工時特長,所以寫日記有點困難。不過這不應是藉口......

昨日第一天上班,同事竟遲了一句鐘回來。上司無端通知我會有電視台拜訪,吩咐我收拾一下。於是在一小時內,我接了四、五個電話,收了一個包裹,掃了一遍辦公室,接待了兩名有線的人員。﹝我這等小人物,當然沒有資格出鏡;-P﹞

下午差不多把整個辦公室翻轉,把拖板、網路線和電話線重新整理了一遍。原來這個辦公室的電腦只靠一個Switch來接在一起,甚麼網絡、保安、分享也沒有。糟糕!看來我餘下的日子會很麻煩。過程中好像還開罪了那位遲到同事,看來她不大喜歡給人催促。從來只有人認為我做事不夠迅速、不夠集中,聽到別人說我工作得太快、太認真都是頭一遭。若在做以前那份暑期工?唔,我想我應該早給人埋怨了幾篇。不過話分兩頭,要當心自己越做越懶散。

今天本來放假,可惜卻要參加一個大型活動的籌備會議。NGO就是這樣,要辦很多跨團體的活動,接觸很多不同層面的人。或者我要適應一下。

top

NGO
2003-09-18 - 8:43 p.m.
明天開始我會正式加入一個NGO,待遇還不錯。究竟前面有甚麼等着?雖然我從未想過投身政治,但命運似乎另有安排。或者做一段時候,看看將來究竟是什麼回事。無論如何,這份工作將會是一個全新的體驗,希望我應付得來。

top

害怕作決定
2003-09-17 - 11:05 p.m.
從甚麼時候開始我害怕作決定?以前我不是說了算?也許在一再失敗、錯摸以後,我對自己已沒有多少信心。又還是越了解這個大千世界,更覺自己無能為力?討厭,討厭這個懦弱的自己。人生不如棋局,世局的規矩不可見,而且不是你一着我一着般禮讓。說了半天,那份工作究竟做還是不做?

一位朋友發現,自己原來不過為了自我實現而開展戀情,決意了斷那段關係。他看來有點內疚 。其實也沒甚麼大不了,「我們都被欲望所驅動」,起碼他還沒有泥足深淊。正因如此,我們才需要鍛鍊修養的功夫。

top


2003-09-16 - 11:47 p.m.
歡迎大家收看每日一字。今天我們講的是「空」字,是佛學裡的「空」字。若以一貫用法來說,「空」是指虛空、沒有,以及空白的意思。但是在佛學裡,「空」字有個很深層的意思。

「空」,簡單來說,就是「非有非無」。那何謂「非有非無」?或者我先說說題外話。西方哲學在十六、十七世紀很流行認識論,即研究認識和觀察世界各種方法,以及各方法的強弱利弊。認識論當時主要是為回應笛卡兒﹝Descartes﹞的「我思故我在」而生。「思」的內容究竟從那裡來?沒有現實世界作材料,「思」的內容又可以是什麼?所以要論證「我思故我在」,我們無可避免要論證現實世界的存在。於是,認識論乘時而起。究竟現實世界是怎麼樣?我們所感知的世界是否就是現實世界?我們所依賴的感官又是否可靠?這些都是認識論所關心的問題。柏克箂﹝Berkeley﹞認為,所謂的理實世界並不存在,所有的東西全都是我們精神的映照而已。至於休謨﹝Hume﹞則對能否用理性來認識、了解真實世界抱極懷疑的態度。他們這兩派思想的難題,要到後來康德﹝Kant﹞才能夠完滿解決。至於如何解決,我想還是留給讀者你自己找答案。

說回佛學,佛學認為人所能感受到的世界是不真確,我們都有如瞎子摸象,只能認識到真實世界的其中一部份。因此我們所認識的世界並不是世界的真正存有,這就是「非有」的意思。但是我們不能夠因為自己的了解的不真實,來否定真實世界的存在,這就是「非無」的意思。所以「空」最主要意思就是「消解」。既然我們明白心中所了解的世界並不真實,我們便應放開執著,不要為虛幻所惑,把一切「消解」掉。時間關係,「空」字就說到這裡為止。詳情可參閱霍韜晦先生寫的《心經奧秘》,薄薄的不足二百頁,不會太難讀。

top

藉口
2003-09-15 - 2:47 p.m.
忙於整理讀書筆記和準備德文功課,本篇內容從缺。

top

數字、情緒的奴隸
2003-09-14 - 10:21 p.m.
甚麼時候我們都以身外之物來評價人?你分數有多少?你有多少張沙紙?你做甚麼工作?有多少工錢?我最討厭就是別人叫為一樣物事打一個分,彷彿甚麼東西也有個唯一的標準,也可以用數字來衡量。迷信數字,彷彿是現代社會的共同宗教。或是我們都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相處的真誠,不再相信交流的直接信息,而要把信任放在身外之物上。數字、身外之物==客觀?又一個迷信。

很多人情緒不穏的時候,總愛找別人來出氣,渲洩心中的鬱悶。我最最討厭這種情緒的奴隸。須知道情緒是會傳染的,你自己解脫不了,那就算了;你的一言一行,可會影響別人的心情。我並不是說每個人也要作樸克臉,但是身邊的人不是欠你的,隨便糟蹋別人的情緒,心裡可過得安心?這個簡單的道理,為什麼沒幾個人懂得?我自問是個有點修養的人,雖說每年開心的日子不多,但也絕少向別人使性子。其他活在幸福中的人,不是更應和顏悅色待人?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