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達倫大冒險
2003-11-21 - 11:54 p.m.
小妹熱烈向我推介《向達倫大冒險》,即J. K. 羅琳介紹那個吸血鬼的故事。小說技巧當然不算一流,但情節倒很詭奇有趣。當一個吸血鬼究竟是怎麼一回事?書中自有答案。老實說,我並不太投入故事,或者我已過了追小說的年齡。書前的作者序反而更值得留意:

「在現實世界裡,當你做出蠢事,通常會受到傷害。在書中,所有人卻可以盡量犯錯,因為不管他們怎麼胡亂行動,結局一定非常圓滿,比如說劇情會大逆轉,會出現壞人被打敗、皆大歡喜的完美結局。」
...
「現實世界是很齷齪、很殘酷的,不會在乎主角,不會在乎結局是否圓滿,也不管事情該如何發展。壞事只會接連發生:人死掉、打架輸了、邪惡當道。」
xxx xxx xxx
大妹做功課要研究中國畫,我識趣亮出兩本珍藏的宗白華作品,以期助她一把。她竟說我早該拿出,省得她花時間讀另一本無甚大義的參考書。小姐,那可是我的典藏,不一定要借給她。再者,問一問其他讀電腦、工程的傢伙,看看有幾位能隨便拿出來這種好東西來給她?真不識好歹。﹝不是吹牛,即使在香港讀文科的朋友也沒幾人有此能耐。﹞

top

再說當年
2003-11-19 - 12:25 p.m.
昨晚很累,丟下「有人說過:『十五歲是建立自己思想和價值觀的重要時刻』。我那時讀得最多是歌德。...」便睡著了,真不好意思。

能夠遇上合得來的作品,總要帶幾分幸運。記得當年我年少無知,無意間聽說了歌德的名字。剛巧要回鄉探親,於是在深圳書城買了本維特和浮士德合在一起的"珍藏版"硬皮書,才不過二十多塊錢。結果我愛不釋手,一看再看,即使不在香港時也把它帶在身邊。年輕時讀這種沉重的作品,總是只看得明故事大意,領略不了箇中精妙處。縱使那時我已經看過《三國演義》、《東周列國誌》和很多篇《福爾摩斯探案》﹝中英文、足版和精華版皆有涉獵﹞,現在想來,還沒有了解得了歌德的精妙處多少。

重要的片段即使一時不明白,只要還在心上,總會不其然浮現出來。幾個月才在這版內寫了篇〈給歌德的信〉,說以前讀《親和力》不大明白,他日定要再讀。可是星期天看《半生緣》話劇時,劉若英朗讀"孩子的樣子該像日夜思念的人"那一剎那,《親和力》 的情節立刻涌上心頭:兩個女主角,奧蒂利和夏綠蒂差不多同時候生孩子。兩個孩子雖同是主角 Eduard 所出,但奧蒂利的那個像Eduard,夏綠蒂那個則像她的戀人將軍。奧蒂利的孩子因為太像 Eduard,而她有感於 Eduard 和她的關係份屬通姦,她擔心給人發現連累 Eduard ,於是她和孩子投河自殺。﹝這裡和浮士德 第一部的情節有點相似﹞我一邊看《半生緣》一邊想,張才女寫孩子的那句子會不會是源於歌德?當然即使屬實,也無損張小姐的才情。

那時念頭一直轉,繼續思考歌德如何鋪展《親和力》的故事。《親和力》說的也是兩對男女情愛糾纏的故事,為什麼我不感到書內有半點《半生緣》出現的過量誤會、牽強的巧合安排?剎那間,我明白了歌德的高明,以及這種情愛事的複雜內容,當然還有張才女和導演功力的局限。我亦同時明白,能夠感受到晚年歌德的《親和力》心境,不再可能是那種多愁善感"文藝"青年的年輕心靈。套句女主角顧曼楨的台詞,已經回不了,真的已經回不了。

或者,偉大的作品真的會不知不覺影響一個人。我感到非常幸運,在年輕時就接觸到歌德這位偉大人物。就像一位前輩高人,向你點出人類社會的經緯線,好等你有個準備。縱然近代的小說家技巧上出類拔萃,但在思想的深度和廣度上,還沒有幾人能及得上歌德。有好幾次和朋友談文說藝,他們表示很推崇某位作家﹝如:張愛玲﹞,就像是天上有地下無。我不小心答說我覺得只是不甚了了,結果引起了不必要的爭辯。我不是有心倒氣,我也很尊敬他們喜歡的作家,只是我們目光應放遠一點,要求高一點,即使作品及不上莎翁和歌德,以至托爾斯泰等俄國寫實主義作家,讀點有海明威水平的作品也不壞。

一篇解釋甚麼是"親和力"的介紹文章﹝英文﹞
給歌德的信

top

包袱、張愛玲熱、十五歲
2003-11-19 - 12:05 a.m.
在午飯時,無端和同事爭論為甚麼那些傳統名校那麼抗拒接受新事物。同事一開口就說是"包袱"作崇,我推說這名詞太形而上,太含混,不如不用,以"着重成績、老臣子保守派當道、既有制度的障礙"等等來代替。不過同事們不領情,老是抱着"包袱"這個詞不放。即使我舉了不少反證和比較,也不能把她們打動。其實自從我讀過一點近代哲學後,我更討厭籠統的字詞,因為它們根本無助理性討論,更枉論能帶出有意義的結論。同事定會覺得我太執迷,無端死針對"包袱"二字不放。這類經歷已不是第一次。我偶然會為把一些甚本概念弄清楚,和朋友爭得臉紅耳赤。

這幾年無端泛起張愛玲熱,我在飯桌上提出這可能與時代精神有點關係。不知怎的,情愛事近來被神化、浪漫化,每個人都好像無戀愛不歡。我一向對"時代氣息"這題目很感興趣,只可惜我還不能因此理出個所以然來。如果有一天我有頭緒,或是我應該寫篇論文才是。可惜我現在還理不出一個明確的說法,當然同事們毫不贊同。﹝尤其她們都很喜歡張愛玲的作品﹞

有人說過:「十五歲是建立自己思想和價值觀的重要時刻」。我那時讀得最多是歌德。......

top

歸還畢業袍
2003-11-17 - 5:23 p.m.
經過一番折騰,成功把畢業袍歸還。幸好來得及回科大領取畢業證書。學生證?當然是"遺失了"。一張打了孔的證件還可以來幹甚麼?

top

半生緣
2003-11-16 - 11:29 p.m.
終於看了進念‧二十面體和國家話劇團合作的《半生緣》,渡過了一個愉快的週日下午。本想寫一篇較"文藝"的短文。可惜晚上要收看國際台的 _Dr Bell and Mr. Doyle_,只好暫擱計劃,留待遲些再鋪展。謹寫下幾點感受、聯想,如有各方好友有興趣為文,歡迎徵引。

要點:
主要靠三位女角支撐整部劇;
舞台效果不錯;
該是進念最好的一部劇;
保留了張愛玲對細節的執迷;


懷孕:歌德的《親和力》奧蒂利小姐的悲劇遭遇;歌德的《浮士德》第一部 瑪格麗特珠胎暗結後悲慘命運;《小裁縫》電影內周迅飾的小裁縫墮胎後的警句:「這個世界好像全不一樣了」。

誤會:同是《親和力》,男女之間的情愛糾纏,比較歌德和張愛玲功力的高下;偉大作家和好作家之別;兩個人之間的信任

缺憾:
牽強的故事情節因濃縮了而更着迹;一連串的誤會實在太多、太巧合;每個人一樣的優柔寡斷;情愛差不多是生命的全部:工廠的生活難道無一可記?故事背景太平面,情節其實發生在目前的商業辦公室也沒有分別;過份着迹的舞台效果;

還有......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