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傑咏花模式
2003-12-04 - 11:48 p.m.
承 Bagghin 的文章,本應作一篇長文回應,可惜實在分身不暇。﹝德文考試還沒有認真温習。﹞一位德文班的同學曾說過,蘇小姐「真人比上鏡靚多了」。我自己其實對她的就不太執著,鼻子尖一點扁一點於我來說無甚分別。氣質?唔,我還是取 John Berger 的說法,不當一回事。﹝見4月28日 entry﹞我想我喜歡是她的演技,她的舉手投足,她豐富的表情。

就 Bagghin 文章上的資料,我真想仿陶傑的《流芳頌》,作篇文章給蘇小姐。我有信心作品能有七八成仿真度,可惜就是抽不到時間。其實陶傑的風格雖然特別,但作法並不複雜,我姑且稱之為「陶傑咏花模式」。陶傑通常先以美妙的文筆說一說要描述女仕的外貌特徵,然後就串連她們的功業、事蹟及佚事,來回牽扯一番。我讀了他的文章差不多十年,所以我挺熟悉他的手法。要裝他其實不難,只要對目標人物有足夠的資料和認識,加一點文藝手法,自然水到渠成。這裡說來容易,可要同時掌握豐富的資料和文筆到家,那就不能輕易達到。現在 Bagghin 已做了資料搜集功夫,只要刻意營造文藝筆法,就模仿他這方面的風格,不難成功。反之要模仿董橋那種舊文人的風雅,可難矣難哉。

老闆無端用文藝比喻來修飾新聞稿,我據內容潤飾成以下的句子:「民主選舉就如一杯雞尾酒,公眾調好了某種合心意的味道,外人恣意加甜加酸,又或是以無味的白開水稀釋,都只會令它偏離原來的公眾選擇。」

課上分組討論,不幸遇到一位圖書館惡Miss,真有點氣,險些兒和她衝突起來。不過我現在收斂多了,雖依然好辯,可卻不會緊釘不放。

top

脫離現實的肥皂劇
2003-12-03 - 11:00 p.m.
要不是為了看蘇玉華,我才不會看那些脫離現實的不合理肥皂劇。如何不合理?不符任何人身份的超現實豪華住宅,還不止一間/吃西餐多過吃唐餐,尤其是劇中大部份都是在香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/過份幼稚的飛機訓練員,若現實如此,我絕無信心乘搭他們駕駛的航班/情愛生活的描述多於工作幾倍,觀眾根本不大可能從這劇了解航空公司的運作;再者他們生活的情節套用在其他行業上,同樣有效,角色塑造一點也不紥實/脫離現況的過量單親家庭,好像全部年青輩都是沒有家庭教養的野孩子/「彈彈波」究竟是甚麼潮流玩意?恕我孤陋寡聞,我只知道現在三歲的孩子也不玩這小兒的遊戲/吳鎮宇的恐怖年青角色扮演,四十多歲裝三十歲,不是太過份了嗎?/....

最最令人難以接受:蘇玉華竟要和那討厭沒品味的林曉峰﹝就角色而言﹞做對手戲。難道不可以安排一個飛機師給他?難道不可以是機場高層?甚或是藝術家也好...我可不是要性別角色定型,甚麼女上司不能和男下屬發展。我只是不值蘇小姐大好形象給低俗的林先生沾污,唉,真令人難以接受。

top

翻譯被稱許
2003-12-01 - 11:23 p.m.
上星期的一篇新聞稿翻譯被一位語文老師稱許,有點「飄飄然」。不過若不是老闆最後修訂時變換了幾個重要的關鍵字,能否得稱讚也未可知。還望下一次辦得更好一點。

top

相提並論,將來補充
2003-11-30 - 11:31 p.m.
今天忽有感悟,本來這篇想認真說說“比喻的雙向性”,還舉個例證。可惜功課還沒有完成,這星期又將會忙過不可開交,唯有留下片言隻語,留待他日再補充。

“比喻的雙向性”,簡單來說就是「相提並論」。比喻是以一物喻一物,而兩者總有一點相連的關係。至於選那兩樣東西建立關聯,那就全看作者的選材和功夫。一般的看法總認為這過程是單向,是以一物形容、詮釋另一物,但這卻不盡然。例如即使形容臉色紅潤,把臉容比喻為紅蘋果,與把臉容比喻為鹹蛋黃,感覺就很不一樣。這其實關連到朱光潛美學的"意象"和"意境"概念分析。可惜我現在真的沒時間和功夫辦到。只好他日再談。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