奧涅金
2004-04-09 - 11:59 p.m.
《奧涅金》(Onegin)是俄國大文豪普希金(Pushkin)最著名的作品。普希金以擅寫抒情詩聞名於世。奧涅金原著是以十四行詩體寫成的小說。詳細內請參閱這裡的超連結

我看的DVD是年多前以少於二十塊錢購入,一直擱在家裡沒看。選購的原因嘛?主要還是因為普希金和莉芙泰萊 (Liv Tyler)。好幾年前我曾偶然翻過普希金一本中文版抒情詩集,雖然譯本還算不錯,但畢竟隔了層,聲韻格律始終翻不了;意象運用出色,只是有點濫情,讀上去有點膩,不太合自己的口味。(我那時最喜歡讀柏楊的小說,風格大相逕庭。﹞

說回那部荷李活的《奧涅金》,以我對普希金的粗淺了解,我認為整體上很貼近大詩人的原來風格。片內人物性格鮮明,主角扮演的寡情浪子冷峻孤傲,莉芙泰萊扮演的少女脫俗出塵,最難得是尾段當上了別人的妻子後,她的演繹也作了相應的調整。

影片的攝影和場境處理不錯,我尤愛決鬥、舞會和溜冰那幾段。俄羅斯的冰天雪地拍得很吸引。若讀者你不知道甚麼是俄式槍械決鬥,我推薦大家找來一看。另外,普希金的進步思想也得以在影片中保留下來。階級分歧在多次對話中暗暗表現出來,導演實在功不可沒。

imdb.com : Onegin

top

Buddenbrooks
2004-04-08 - 12:04 a.m.
﹝續四月五日的文字﹞

我看的"Buddenbrooks"是德文版,但沒有字幕,所以有點不是味兒。由於它片長三小時,我又看得不甚明白,所以我隨便跳脫瀏覽有趣的片段。﹝這是在李歐梵課上跟他學回來 ^_^﹞整體上電影分鏡運用得宜,影象層次分明,處處表現強烈的德國攝影風格,仔細、精準。翻查記錄,原來"Buddenbrooks"這個德國中產家族幾代人由盛轉衰的經過。但依我的粗略觀後感,我只看到一個快樂的德國中產家庭生活,感受不到那種落難的感覺。希望那只是語言障礙而生的誤會,而不是導演立心改篇。"Buddenbrooks"是德國第一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Thomas Mann 的其中一部名作,故事仔細地刻劃了當時的中產家庭的生活狀況,反映那時代人民的生活方式。所以能夠花一、兩小時便能粗略了解這部經典真是件挺划算的事。

a little summary on "Buddenbrooks"

﹝未完:下一部份──奧涅金﹞

top

辛棄疾《醜奴兒》
2004-04-07 - 12:46 a.m.
九時許還沒有下班,只好把上文的寫作打斷,過兩天再補上。今天一連讀了好幾篇辛棄疾的詞。剛好本日人大釋法,百般無奈交雜。雖然辛棄疾胸懷的是南宋偏安的國愁家恨,我這個特區小兒,可也能從中找到一點共鳴。

「少年不識愁滋味,愛上層樓;愛上層樓,為賦新詞強作愁。 而今識盡愁滋味,欲說還休;欲說還休,卻道“天涼好個秋!”」

辛棄疾 《醜奴兒》

top

兩齣改篇電影
2004-04-05 - 11:25 p.m.
這個假期我看"Buddenbrooks"和'Oneign"這部電影的DVD。我看的"Buddenbrooks"是六十年代的黑白德文版。至於'Oneign",我看的則是一九九九件的荷利活版。﹝港譯:遲來的情書﹞也許我要先說一說背景:Buddenbrooks是改篇自上世紀德國著名作家Thomas Mann ﹝1929 諾貝爾?得主﹞的 "Family Buddenbrooks"。而"Oneign"則是改篇自俄國著名詩人普希金(Pushkin)的同名長詩。

我偏好經典的文學作品。不是說現代的新作不好,近代的作品無疑在技法上更高明,也和現代社會更貼近;但我總覺得它們參差不齊,沒經過歷史的篩選淘汰,要讀到一本合心意的作品比大海撈針容易不了多少。所以從省時間這方面作考慮,我還是選讀久經流傳的妥貼一點。再者,近代的作家可能什麼、什麼主義讀多了,筆下總帶著那種?廢自戀的氣息。我想我心境更接近經典文學中那種樂觀積極的精神﹝性格老土的另一種說法﹞,所以我讀經典的小說要比新近的多。

但是經典的文學有一重大缺點───就是篇幅很長、格局很沉重。以前做學生時時間多一點,騰空點時間拜讀還不是大問題;現在工作的時間不再自由,要花很大力氣才能讀完一本精彩的小說。幸好現在電影流行,不知電影人因為題材困乏還是真誠地喜愛那些經典故事,著名的經典小說總會被改篇登上大螢幕﹝尤其西方的小說﹞,有些還會出現多個版本。本來我是偏好讀小說的文字多一點,但有些在有生之年也不會有翻閱的大部頭,只好折衷把改篇電影看過就算了。

我看的"Buddenbrooks"是德文版,但沒有字幕,所以有點不是味兒。

﹝未完﹞

top

黃碧雲新作品
2004-04-04 - 11:35 a.m.
上星期明報的星期日副刊,載有一篇黃碧雲的文章。看來她終於覺醒。畢竟玩弄費林明高、唱崑曲只能是綽頭,寫作才是一位作家該專注的事。﹝若她還有閒情當作家的話﹞她將會在日內有本叫《沉默。暗啞。微小》的小說出品,還有一個讀書小劇場。以下節錄她上星期的文字:

「我開始明白我的厭惡。厭惡那些激烈的姿勢,厭惡我自己。
  但其實我是從那個我有參與的低劣品味競賽開始厭惡。
  我慢慢碰到一些很迷戀跳佛朗明高的女子。和我一樣,沒有受過其他的舞蹈訓練。而我發覺她們穿上裙子之後第一件事便是拍照:你替我拍,我替你拍。然後互相展覽痛楚和激烈。我見着就臉紅耳熱:原來我就是這樣的虛假和造作!」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