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子尹:哲學的無力感
03.05.2006 - 11:17 pm
以下文字出自〈關子尹:說悲劇情懷〉(詳見文字後的出處﹞:

最大的癥結是如今受到情感困厄的並不只是「自我」而涉及了他人。因為,經驗往往顯出,親人的苦難往往比自己的苦難還要難受千百倍。更有進者,一己有病而以一己的哲學修為自行慰解,於情感上倒容易灑脫;然而至親罹疾,自己空有一肚子學問而不能伸張,由此而生的情感困惑,則更令人情難以堪。…此外,就算我們自恃滿胸哲學,真的把事情「看通」了,但是我們永不能代替他人就情感上的困惑乃至苦難去把事情想通。因為作為一「有血有肉的動物」而言,如果身罹苦難的並非「自我」而是我的親人的話,則就算我一己把問題如何「想通」亦無助於親人身心痛苦的解除。在這一如噩夢般的歷程中,我們往往發覺一切哲學理性都不奏效,而這就是哲學在生活裡最顯得無力的時刻!

總而言之,哲學的職志本在於解惑,但往往人生真正遭逢大惑之際,哲學即會表現一定的無力感。當此之際,情感的問題往往要由情感自身去安頓。在某些極端條件下,如果放棄當下情感的付出,而只知沉醉於哲學的「安頓」,反而是捨本逐末。

哲學表現的「無力感」,除可由許多經驗的變數左右﹝如病人的年紀、關係的親疏、家庭的大小﹞之外,還涉及一個時間性的問題。從上面的例子看,哲學最感無力的時刻,當是疾病帶來的苦難來得最澎湃逼人之時。更有進者,這一種挑戰並非只是霎時間的事情,而往往是一漫長的過程。而整個家庭單位要承受的苦痛,可能一波一波地接踵而來,直教吾人根本無喘息的可能。在生命的這些極度難堪的時刻中,哲學冷智的反省除了會顯得過於奢侈和過於諷刺外,對苦不堪言的人來說,甚至會顯得冷酷和虛假。當此關鍵,情感的問題還是要由情感自身去解決,才來得直接。這個需求,姑且可稱之為「以情款情」,以別於哲學之為「以理統情」。(P.192-193)

關子尹, 張燦輝合編. 無涯理境:勞思光先生的學問與思想. 香港:香港中文大學, 2003.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