虛境與希望
2003-10-27 - 11:03 p.m.
上星期在發病前一天終於把勞思光先生的《虛境與希望──論當代哲學與文化》讀完。讀哲學書其實很耗人,雖說只是每天在車上看那十幾分鐘,可每晚回到家裡總是倒頭便睡。大妹曾說過:「每次一口氣趕忙完成幾份功課,事後總會生點病、"昏迷"幾天﹝只是大睡幾天﹞,好像是要賠回之前欠下的債。」說不定這幾天的病是討回這個月讀書的債。

話又說回來,勞先生這本書可稱得上《文化哲學講演錄》的姊妹作,大家所關心的都是未來哲學的出路問題,上一本以解說抽象的理論建設為主;這一本以批判近代各派思潮,尤其中國哲學和後現代哲學作主軸。兩本合起來可算是相輔相承。近代的哲學發展一片混亂,難得勞先生願意花畢生心力,理清各派之間流弊,為後來者指出一條線索,世人將會永遠記下他的成就。他對近代中國哲學缺陷的分析尤其精要。例如:新儒家學派若不能解決眾多難題,在理論上根本難以成立,更枉論要加以推廣發揚。閒話說多了,謹引書中一段有意思的引文作結:

『如我們所聞,後現代主義既不是一個各部份同質的整體,也不是一個自覺導向的運動。它只是一種空間、一種「情境」;一種「困境」、一種疑惑排拒的狀態、一種「不能通過的路」......。當人們可以用「後現代」來描述以下種東西,如:一個房間的裝飾、一個建築物的設計、一個影片、唱片、錄音帶或電視商業廣告的作法,又或一些藝術的文件、以及其間的交互脈絡關係,一個時裝雜誌或批判性刊物中某一頁的編排,又或知識論中反目的論的傾向,對現前存在形上學的攻擊......反省性的困局,一堆言詞上的混亂狀態,表層的繁衍,商業拜物主義的一種新面相,......在文化、政治與存在方面的片斷化及其危機、主體的失去中心地位,「對大系統的不信任」,多元的權力/對話機制對單一的權力軸的取代,意義的內在爆裂,文化階層組織的崩潰,核子武器之自毀的威脅所引生的恐怖,縮影化的新科技之功能及影響,經濟和社會向「媒體」、「消費者」或「多民族」一面的移轉,又或一種「失所感」、又或對於「失所」的放棄感,甚至對時空座標的全面代換等等──當人們可以將這一切都描述為「後現代」﹝甚至更簡單地用"post"來描述﹞的時候,顯然我們是面對一個流行的口號﹝buzzword﹞。』

-- 黑布迪治(D. Hebdige),西線報導:後現代主義與風格政治
﹝"A Report on the Western Front: Postmodernism and the 'Politics of Style')

引自勞思光的 《虛境與希望──論當代哲學與文化》,頁205-206

top

小病是福
2003-10-26 - 4:44 p.m.
上星期五晚工作至八時許,回家還不到十時。本來好端端的,不過是持續了一整天的輕微喉嚨痛;吃過飯後沒多久,一陣嘔吐感沖擊,把我弄得臉青唇白。雖然最後食道也沒有「逆線行車」,但足折騰了我整個晚上。母親大人見我一臉病容,迅即準備「盒仔茶」﹝一種現成的中藥感冒茶﹞和所需配料。我們一家人,尤其是我,自小便很「多事」﹝很容易生病﹞。所以母親對此種情況可算駕輕就熟,雖然她每次也禁不住擔心之情。據我所知,母親每次皆先把「盒仔茶」放進鐵鑊裡炒一炒,然後混和生薑,放進砂煲裡煲滾。「炒茶」的目的好像是把它弄得「正氣」點,我自己其實也不明所已。或者我應該讀一讀中醫,將來自己有甚麼事也知道個大概。

喝過母親的感冒茶後,總算平伏下來,沒有作嘔作悶的徵狀。可是整個身子卻不聽使喚,軟弱無力。只好合上眼簾,半躺在沙發上。閉上眼睛,眼前倒不是漆黑一片,幻象叢生才更可怕。眼底現出的竟是「蘭嶼觀點」,一部我在大三的「視覺人類學」課上看的紀錄片。真是活見鬼!那部紀錄片不甚特別,只介紹台灣的一些原住民的生活狀況。為什麼我會記得那麼清楚?為此我和大小二妹談了幾句。小妹說我當是吃了「五石散」,在家裡瘋言瘋語,又或是希望像那些蘭嶼人裸露身體,穿着原始「T-back」,隨處游走。我正值病中,沒好氣分說,只好合上眼,再續之前的幻象。今次出現的是冰雪中的愛斯基摩人。那是一部「經典」的紀錄片,各位朋友在小學看的教育電視,有關於愛斯基摩人的那些片段也是它的剪輯。最重要的是:那是「視覺人類學」課上播的第二齣紀錄片!接下來將是甚麼,我已經猜到個大概。果然,那是「視覺人類學」課上播的第三齣紀錄片──龍鼓洲的太平清醮。嘩!這究竟是甚麼病來的?幻覺竟全是那些紀錄片?我寧願是那些荷李活的大製作,起碼娛樂性豐富一點。為了擺脫那些惱人的幻象,我爬到床上,一直睡到天明。

第二天,母親一早就催我起床去看醫生。我依然半睡半醒,呆呆滯滯。梳洗完畢,勉力吃過兩個無味的「豬仔飽」後,我徒步到"附近"的政府門診看病。沒料到才不到九時許,診所內已經坐滿了病人,門外還貼上了滿籌的告示。於是我只好死死地氣,回到屋村的私家診所看醫生。還不到十五分鐘,一百五十元就從我銀包溜了出來。吃過藥後,我斷斷續續昏睡了一整天。我想,那當有十三、四小時,應該打破了我個人紀錄。

「蘭嶼觀點」及其他有關錄影

top

不住睡眠
2003-10-25 - 11:59 p.m.
整天斷斷續續睡了十三、四小時。

top


2003-10-25 - 12:07 p.m.
病......

top

續:老師的實習經驗
2003-10-24 - 12:22 a.m.
說起Trabi,老師談個不亦樂乎。原來老師年輕時因學校課程需要,曾到不同的工作環境實習。她做過貨車廠,朱古力廠和化裝品廠。她誇張地說:「我現在還知道生產朱古力的所有工序呢!」

東德的塑膠車

top

東西德合併
2003-10-22 - 11:33 p.m.
老師還訴說東西德變天前,萊比錫(Leipzig)的星期一示威運動。話說東德在統一前經濟已經很差,人民生活得很苦。於是每星期一在萊比錫,人民都聚起來示威。起初是一小撮人的活動,陸續參與的人愈來愈多,運動愈辦愈大。這個運動後來更間接促成東西德統一。

可惜的是,德國統一以後,東德的民生沒有多少改善。東德一夜間的物價飛升,就以麵包為例,價錢由40仙急升至4馬克。那可是十倍價錢!結果東德的市民紛紛在超市門外抗議。但這只是冰山一角。統一後西德的超市集團紛紛向東擴張,瞬間把食品和日用品市場壟斷。超市們還把那些東德原來的廉價食品生產商排擠掉,不讓它們的商品上貨價。東德人民只好承受昂貴價錢,民不聊生。再者,原來的東德廉價食品廠更因此而結業,失業率升至百份之六十。結果合併並沒有給東德人民帶來好日子,很多人更移居外地。至於留下來的有心人則重新振作,定出以下的口號:「這是我們居住的地方!」他們希望能透過政治途徑改變現狀。雖然如此,德國始終是歐盟的大阿哥,即使是經歷兩次世界大戰,仍然能夠恢復過來,不負「雄獅」之名。我相信合併的問題不會糾纏太久。亞洲的韓國能否照樣畫葫蘆?我仍抱有希望,朝鮮人可是亞洲最強悍的民族。

﹝續:老師的實習經驗﹞

港台:德國領事名曲精選

top

德語老師
2003-10-21 - 10:50 p.m.
昨晚上德語課,老師一時感觸,說了很多她以前在東德的往事。她說以前東德的經濟不好,物資缺乏。一輛車的價值是一個普通工人的十三年工資。由於她母親是醫生,所以獲配給了一輛Trabi,一種東德制造的小型轎車。每逢週末,她便會和朋友駕車到海邊一個東西德邊界,走私廉價日用品給東德的同胞。

我師從現在的老師差不多已兩年,大一整年已在科大上她的課。現在畢業了,轉到歌德學院,因緣際遇,又作了她的學生。我以前猜她是東德人,因為東德政經不好,才流落香港作異鄉客。可她一直只說她是柏林人仕。

(續:Leipzig、德國統一、她的實習經驗等﹞

top